畢業於山西名校平遙中學高中部,在高中加入中國共產黨。
在預校、飛行學院、訓練基地學習訓練期間,被評為“全優學員”。
曾為空軍戰鬥機飛行員中隊長。
1998年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14人中最年輕的一員。
2012年6月15日,與景海鵬、劉洋一起被正式選為神舟九號飛行任務第一梯隊成員,主要負責交會對接操作杆。
劉旺,在昨天,這隻是一個極其普通的名字。 在今天,這個名字萬眾矚目,被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芒�D�D“神九”飛行乘組01號航天員。
14年前(1998),他隻有29歲,是中國首批航天員中最年輕的成員。 14年後的今天(2012),他已經43歲,站在了飛向太空的起跑線上。
為了這一刻, 航天員劉旺整整為祖國、為中國載人航天事業準備了14年。
2012年6月16日18時37分許,神舟九號發射升空,與景海鵬和劉洋一起搭乘神舟九號進入太空進入預定軌道。
2012年6月18日14時許,劉旺與兩名隊友共同完成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的對接任務;17時07分許,劉旺與景海鵬一起打開天宮一號的艙門並順利進入天宮一號。
2012年6月24日12時38分,劉旺開始手動控製飛船的姿態、速度和方向,使神舟九號從140米外向天宮一號緩緩接近。 12時48分,對接機構成功接觸。12時55分,一個多小時前剛剛分開的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實現剛性連接,再次形成組合體,中國首次手控空間交會對接試驗成功。
從神舟九號的乘客變為司機。
航天員劉旺駕飛船手動對接天宮。
成功駕駛神舟九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對接的是43歲航天員劉旺。
如果說此前進入太空的中國航天員是在“坐飛船”,這一次,劉旺開創了中國人太空“開飛船”的曆史。
2012年10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授予劉旺同誌“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並頒發“三級航天功勳獎章”。
2013年2月1日,當選“2012中華兒女年度人物”。
劉旺的家鄉,在平遙縣城東北的南政鄉東遊駕村,劉旺家,是一座方正的四合小院,收拾得幹淨利落。屋子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建築,屋裏的陳設也簡單陳舊。劉旺春節帶著妻子女兒回家過年,就住在東邊的老屋裏。坐在暖陽普照的院落裏,和劉旺家人聊天,看新燕上下穿梭、麻雀淘氣跳躍,航天英雄的童年和少年時光便在這裏原版再現了。
劉旺的父親劉紹平,在村裏當了20多年電工。劉旺小時候,巧手父親會為兒子做出純手工的駁殼槍、紅纓槍、陀螺甚至木質小飛機。在物質極為匱乏的年代,劉旺的童年從不缺少玩具,也在家裏接受了父親關於無線電、電子、機械的種種啟蒙教育。
劉旺的小學時期,是在村辦小學度過,他超常的學習能力在少小之時便初現端倪。那時候,每次考試時老師把考題抄在黑板上,學生在下麵做。抄滿一黑板後,把前麵的試題擦了,再接著抄寫後麵的。做得慢的學生,往往還沒做完題,試題就被擦掉了。而劉旺不僅答題時又快又好,做完了還能將所有試題從第一題複述到最後一題。劉昕說:“這種記憶力大部分同學不具備,我也不行。所以媽媽讓我向哥哥學習。”
以劉旺為榜樣的孩子不在少數。這也是童年時,劉旺身邊總是圍著一大幫夥伴的原因。“小時候經常聽到村裏的"媽媽"們對自己的孩子說:"找劉旺玩去吧,跟好學生在一起能進步",據劉旺兒時的“玩伴”介紹,每次放學回家,劉旺都會張羅夥伴們先寫作業,大家三五成群地趴在劉旺家中的石桌上,寫完作業,他們便撒了歡兒一樣瘋玩。[9]
劉旺有三個妹妹,劉昕、劉�P和劉�D。冬天夜長,哥哥總是提著自製的、罐頭瓶改造的煤油燈在前麵引路,將一大群小夥伴挨個兒送回家,自己再回到離學校最遠的村西的家。隻要不是冬天,哥哥回家時身後總跟回十幾、二十個孩子。他們先將作業速速作完,就兵分幾路,從哥哥這個“指揮官”手裏領取不同的武器裝備,玩起了抓壞蛋、打鬼子等遊戲。他們從不拉幫結派,也不鬧矛盾不打架,玩兒得很有“水平”。
在同村的長輩眼中,兒童時期的劉旺是個懂事的孩子,學習好、有禮貌、不淘氣。 “小學時,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名,考好了他從來不炫耀,偶爾有一次失常了也從不懊惱,隻會默默把做錯的題重做幾遍”,在劉旺的父親劉紹平記憶中,兒時的劉旺就像一個“小大人”,善良、聰明、穩重,從未讓他們過分操心。
家人們回憶,從小學到高中,劉旺從未表露過想進入軍隊、作航天員的願望。如今,我們也隻能從一些點滴小事中推測。
中意小木槍,曾是孩子王
“這是他小時候最愛穿戴的服裝”,拿出劉旺小學一年級時的一張照片,劉紹平說。隻見照片上的小劉旺神情嚴肅,身著當時流行的綠色“軍裝”,八角帽上別著一顆紅五星,手裏緊握一把小木槍。“對這身行頭他喜歡得不行!晚上睡覺時,"軍裝"要疊得整整齊齊放在枕頭邊,帽子上的紅五星要擦得幹幹淨淨”。據劉紹平回憶,小時候的劉旺動手能力極強,自己用木頭雕刻小木槍,做得有模有樣。他帶領夥伴們最愛玩的遊戲是“打仗”,自己永遠是解放軍裏的“首長”。
1982年,小學升初中,三晉名校平遙中學在全縣範圍內招收前200名小學優秀畢業生,劉旺是村裏惟一入選的。1985年初中升高中,劉旺又成為平遙中學從全縣招收的前300名初中畢業生中的一員。高中時,劉旺連續三年榮獲“三好學生”稱號,高二時任該校學生會副主席,並成為那一屆學生中少有的兩名共產黨員之一。
這6年的中學生涯中,劉旺所表現出的優秀品質,老師和同學們至今如數家珍,對劉旺的評價中甚至找不出一個中性詞:成熟、穩重、冷靜、自信、執著、睿智、全麵發展、品學兼優……那時的他,已然具備了將來成為一名航天員應有的基本素質。
老師眼中的好學生,成熟穩重大有培養前途
在劉旺度過中學6年時光的平遙中學,記者看到劉旺高中時的學籍卡,高三那欄最後一句的評語是:“有培養前途”。是什麽人眼光如此犀利?
記者就此向劉旺的高中班主任王誌宏老師求證,王老師確認這份評價是自己寫的。她說,劉旺不愛吭聲,性格不外露,低調不張揚,但比一般人成熟穩重,幹什麽都非常認真,能以身作則,起帶頭作用,同學中威信很高。“成績好,身體素質好,黨員幹部,這三個優勢集於一身,果然,劉旺一進入飛行學院就成為佼佼者,為以後成為航天英雄打下良好基礎。”王誌宏對自己20多年前的判斷非常自信。
記者在平遙見到劉旺的高中數學老師、高中三年的年級長、入黨介紹人之一的聶守智老師時,這位78歲的老人記起,劉旺的成績雖不是年級最好的,但人品、紀律、為人卻是最棒的,和所有同學關係融洽,年年都全票當選班長,曆年都被評為三好學生、優秀團員、優秀幹部。
班裏有一位同學的父親病重,家裏非常困難,劉旺一籌莫展,最後找到分管的老師,非要把自己每月2元的困難補助改發給那位同學。
14年來,劉旺的老師和同學都非常關心劉旺的成長,希望他能早日隨飛船登天攬月。當聶老師從電視上看到劉旺說“我14年來的辛苦付出得到了認可。”聶老師當下就流淚了,因為多年來,自己最清楚劉旺的艱苦付出與執著追求,實在是太不容易了!
在初中同學郭天明眼中,劉旺是一個有恒心、有毅力的人。他說:“初中剛入學時,他的成績在班裏處於中下遊水平,但他腦子好、不服輸,又能把旺盛的學習勢頭和好的學習習慣堅持下來,後來他的成績一躍而為全班前五名,再沒掉下來過。”
中學時期,劉旺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他愛好廣泛,動手能力超強,喜歡音樂,自學了口琴,對他美妙的琴聲同學們至今讚不絕口。在體育方麵更是突出,籃球、短跑、長跑、跳遠、跳高……校運會上,幾乎每個項目都能見到他的身影,而且每次都能拿到前幾名。
這些,為劉旺後來的航天員生涯奠定了基礎。
1988年,劉旺以高出分數線180多分的成績從平遙一中考入空軍飛行學院。與他一同考過的還有同窗好友郝慶文。當時他們同住一間宿舍,在共同學習生活的過程中,兩人也顯現出完全不同的生活習慣。
“他總是班裏邊早出晚歸的那個人,一直是學習型人才,文化課始終保持在班級前十名。三年的高中生活裏,劉旺每次都是全票當選班長。”郝慶文回憶道。
隨著學習壓力的增大,劉旺曾在郝慶文家借宿過一段時間。而對於郝慶文“早戀”,劉旺也經常勸其要好好學習,不要因為談戀愛而影響前途。正值青春時期的郝慶文對於劉旺異於常人的成熟思想自然無法理解,二人因此還冷戰過一段時間。
2018年4月,獲得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機與環境工程專業博士學位。
1988年高考前,劉旺第一次違拗母親,執意要當飛行員。母親劉翠蓮怎麽也不想讓獨子去當飛行員,但平時成績優秀,且已被保送至北京青年政治學院的劉旺卻心意已定。那年高考,他比招飛要求的分數高出100多分。
1988年,19歲的劉旺說服家人,以超出高考重點錄取分數線38分的優異成績從平遙中學考入空軍飛行學院。
從長春飛行學院畢業時,憑著四年全優的成績,空軍向他頒發了當年唯一一份全優學員證書。
1992年11月5日,空軍駐河南商丘某部從某飛行學院接收了劉旺等第四期新飛行員。劉旺等學員在該部進行了為期近一年的訓練,高副政委還說,劉旺從飛行學院畢業時,是那一屆唯一的“全優學員”,並且在職務上比同期學員高定一個等級,在該部結業考核時,他還是“全優學員”。正是經過在商丘近一年的訓練,劉旺才從一名飛行學院的學員,成長為了一名真正的飛行員,完成了從學員到飛行員的華麗轉變,也為他成長為航天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他有一種不同於同齡人的穩健和成熟。”說起劉旺這個人,唐曉露首先評價他的心理素質特別好。他說,在一次飛行訓練時,劉旺遇到了飛機著陸時減速傘打不開的特情,如果處置不當,會造成飛機衝出跑道,甚至可能造成飛機損壞、飛行員受傷等嚴重後果。當時,劉旺很鎮定,立刻報告飛行指揮員,同時冷靜地操作飛機,直到使飛機安全停穩,成功化險為夷。
“他有不同於同齡人的執著精神。”唐曉露說,“劉旺很愛學習,很喜歡看書,悟性非常好,有一股不服輸的勁頭,有一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執著精神。”唐曉露說,曾經有一次,午休時間,劉旺躺在床上腦子裏還想著飛行中遇到的難題,先後3次起床查閱資料,但還是解決不了,就去敲住在隔壁唐曉露的門,兩人討論了一陣子還是沒弄明白,他就直接去找教員,直到徹底弄明白才安心午休。
生活中,劉旺是個好大哥
也正是憑著這股勁頭,劉旺在預校、飛行學院、訓練基地學習訓練期間,被評為“全優學員”。唐曉露告訴記者:“u2018全優學員u2019這個榮譽是很難得到的,每門功課都要超過90分,有時候好幾期都評不出一個來。”
前排左二為劉旺。
生活中的劉旺是什麽樣的?作為老同學、老戰友,唐曉露說,劉旺的生活非常規律,生活習慣特別好,身體素質很好,喜歡打籃球,也打得很好。
“劉旺平時話不多,為人很沉穩,很樂於助人。”唐曉露說,在生活中,他就像一個老大哥,對人很好。不僅有物質上的幫助,更有精神上的溫暖。遇到戰友有解不開的疙瘩,他都會主動去找他談心,幫他分析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戰友們也都喜歡和他聊天。但劉旺為人又很低調,從不張揚,也不擺架子。
說起在商丘軍營之外的生活,唐曉露說,當時每年麥收季節,都會幫助老鄉們割麥子。那時,還沒有收割機等大型機械,都是人工用鐮刀一點一點地收割,劉旺割麥子很在行,割得又整齊又迅速。來自城市的唐曉露沒有割過麥子,也不會使用鐮刀,總是落在後邊,每次都是劉旺把自己的割完後,去幫助唐曉露割,雖熱得一身汗,但他毫無怨言。
1993年9月,劉旺以優異的成績從空軍商丘某訓練基地完成某型殲擊機改裝任務後,被分配到我所在的空軍駐鄭州航空兵某團。
劉旺一到部隊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同批的飛行員大都為中尉軍銜,而他卻是上尉軍銜。原來,飛行學院為了激勵學員有這樣一項政策:凡畢業時被評為“全優學員”的學員可獲得高一級的職務和軍銜。劉旺正是因為畢業時被評為“全優學員”,才獲得了上尉軍銜。在“全優學員”背後,劉旺付出的是別人無法想象的努力。我想,劉旺能脫穎而出,成為一名優秀的航天員,也正是他不懈努力的結果。
1996年年初,根據《空軍報》領導的指示,我去采訪此時已是部隊優秀飛行員的劉旺。
“到部隊還不到三年就成為優秀的飛行員,劉旺一定有過人之處吧?”我先采訪了當時分管飛行訓練的副團長李武。李副團長介紹,劉旺同批的飛行員各方麵素質都較高,就領悟能力來說,劉旺更為突出。他能很快將數千個飛行參數記在腦子裏,日常訓練也最為刻苦。劉旺平時還愛琢磨問題,也敢於向教員和技術骨幹提出不同見解,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
一次在聽飛行教員講授編隊協同練習課時,他認為其中三個數據有偏差,但在資料中又找不到準確數據。為弄清楚這個問題,他利用課餘時間反複畫圖形、推算,終於算出了準確數據。這個數據不僅可以提高飛機準確到達預定位置的概率,也提高了訓練效率。
還有一次參加空靶訓練科目經驗交流會時,一位技術骨幹介紹自己根據飛機空速、俯仰角和風速的不同變化,靈活掌握瞄準點和射擊時機。劉旺覺得這位技術骨幹的經驗缺乏科學依據,當場便提出了疑問。事後,劉旺根據空速、風速、俯角、仰角等飛行參數的變化情況,計算出不同的瞄準點位置。他與這位技術骨幹一起做實驗,一次一次試飛照相,一片一片判讀膠卷,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地修正誤差,直到確保準確無誤,為部隊空靶訓練探索出一條科學施訓的新路子。
“作為一名新飛行員,你給教員甚至領導提不同意見,沒有思想顧慮嗎?”我曾問劉旺。
“剛開始的時候確實有,後來我發現大家都支持我提問題、提建議,我就沒有思想壓力了。我認為,隻要對飛行訓練有利、對部隊建設有利的建議,就應當大膽提出來,這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年輕時的劉旺就有著極強的責任感,通過刻苦鑽研,他攻克了一道道飛行訓練難題。
我和劉旺的接觸雖然隻有短短的四年,但他對學習的勤奮認真、對工作的一絲不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為了找尋劉旺在鄭州工作時的痕跡,我們走訪了他曾經的領導和同事。
“做學員是全優學員,當飛行員是拔尖飛行員,14年磨一劍,最終成為航天員,這是一種堅定的信念、堅強的意誌,長期不懈努力,鍥而不舍的結果。”
“期盼他能夠高質量地完成任務,勝利凱旋,回到我們"老部隊"來看一看!”
“他是1988年學員裏唯一的全優學員”
盡管劉旺離開該師已經14年了,可是這裏的戰友提起他,都會提起“全優學員”這四個字。
這四個字到底有多麽重的分量?讓這些戰友能夠記得如此清楚?
該師副參謀長熊文興說:“這意味著他無論理論、飛行還是體能測試,各個方麵成績都是優秀。各個科目都要保證在90分以上,一個飛行學院像這樣的學生,一屆最多一個。畢業時劉旺是唯一高定為u2018正連級u2019的飛行員。”
熊文興是劉旺在訓練基地的教員,也是他“睡在隔壁的兄長”,他回憶起劉旺時一臉笑容:“劉旺是出名的沉穩,當教員考問學員時,經常有學員會緊張,但是從來沒見過他緊張過。”
劉旺心理素質過硬,經常被安排“壓陣”單飛
“沉穩、多思、好學。”這是劉旺剛從飛行學院畢業進入空軍部隊訓練基地時,時任他的教員和中隊長的熊文興對他的深刻印象。
“我剛見到劉旺時,第一印象就是話很少,人非常沉穩。”熊文興說,隨著了解的深入,他的這種感受更加深入。“我們平時搞技術研究,老師要給學員提一些問題,對於劉旺來說,無論是什麽問題,他總是不著急,很淡定。”
“我覺得這說明他的心理素質好得很。”熊文興又再次舉例:飛行有時需要單飛,劉旺經常被安排在最後“壓陣”,最後一個單飛。
“壓陣突出的是心理素質,穩當。因為很多人看到別人單飛會感到著急,這就要找心理素質穩定的來"壓陣",心理素質不好的不行。”
劉旺給熊文興留下深刻印象的另一個原因是:在所有的同學中,劉旺是提問最多的一個學生。
“有他在場,我感覺自己必須好好準備,給我也是一種壓力,所以多一些這樣的學員,真的挺有好處的,對教員,對同學都有好處。”
“我心裏對劉旺有祝福也有牽掛,祝願他能成功!”
穀文先後擔任過劉旺的副大隊長和大隊長,“全優學員”劉旺初次帶給他的印象非常深刻:特別穩重,吃苦精神好,理論知識好,技術好,很喜歡學習,喜歡鑽研。
生活中的劉旺是什麽樣的?作為多年的老朋友,穀文說,劉旺的生活非常規律,生活習慣特別好,他從不抽煙喝酒。“劉旺平時話不多,為人很沉穩。”
10年後,擁有駕駛戰機安全飛行1000小時記錄的劉旺,通過嚴格的選拔,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中年齡最小的一員。
從1998年進入航天員大隊至今,劉旺是航天員考試取得第一最多的人。“神五”、“神六”、“神七”,前三次選拔成績都
不錯,可是身體方麵總是差那麽一點點,連身邊的同事都替他遺憾。“但對載人航天的追求、信念從來沒有動搖過,他一直堅持,從不放棄。”
初接觸劉旺的人會覺得他有點兒內向,聊得深了,才知道他是個重感情的人。他深愛著這個事業,愛著這個集體,他為成功飛天的戰友們榮耀。楊利偉從太空返回,在空中報告傘打開的一刻,為戰友安全歸來,他滿眼淚花;載人航天任務每次成功執行後,他都會發短信向戰友祝賀。有人說,“咬定青山不放鬆”的他,入選“神九”乘組,水到渠成。
在近乎殘酷的乘組選拔中,雖然曆次考核成績都十分靠前,劉旺卻屢屢因毫厘之差與飛行機會擦肩而過。2012年3月,他終於以優異的成績入選神九飛行乘組,肩負起操縱飛船與天宮交會對接的重任。
這一天,劉旺等待了14年。同樣入選的景海鵬說,劉旺就像山西老陳醋,越釀越香。劉旺自己則把這14年比作登山,即使攀登充滿艱辛,即使沒有到達頂點,登山者卻很享受這個過程。他說,“等待了14年的不止我一個人。爭取夢想的唯一途徑,就是時刻努力,時刻準備著。”
交會對接實際上分為交會和對接兩個過程。從技術上來說,交會對接難度比神七時候的航天員出艙難度大。打個比喻,有點像在太空穿針。在每小時約2.8萬公裏的速度下,如果控製不準,就可能發生航天器相撞事故。
飛船在太空中運動特性跟地麵不一樣,方向、姿態、位置、速度都要控製好,才能完成交會對接,考驗航天員及時發現、及時反應、準確控製的反應能力和天賦。技能的提高離不開練習次數,但也需要思考。我給參與設計的工程師們打過無數次電話,請教他們設計的思路、原理、規律。原理掌握越透徹,分析問題會越細致。
6月24日,劉旺以“百米穿針”的精準度,完成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的完美對接。我們的航天英雄以1500多次手控交會對接訓練的經驗,以其及時發現、及時反應、準確控製的反應能力與天賦,在太空中揮出舉世震驚的一劍!
140米!“靶標”在“天宮”,“準星”在“神舟”……有著24年軍齡的劉旺,開始軍旅生涯中一次特殊的“太空打靶”。140米!“天宮”與“神舟”交會對接的第三個停泊點,萬眾矚目的我國首次手控交會對接,就從這個距離拉開帷幕。
公元2012年6月24日12時38分,這是讓人屏息的一刻―
中國航天員首次在太空真正意義上駕駛飛船,以7800米/秒的絕對飛行速度,“瞄準”天宮一號!這速度,比步槍子彈飛行速度快8倍,是音速的22倍。
神舟九號返回艙內,端坐在中央座椅的劉旺,左手緊握飛船平移手柄,右手緊握飛船姿態手柄,緊盯背景方盤和十字靶標。
1號航天員:劉旺 人控對接第一責任人
從容駛入下一個驛站――140米停泊點,飛船進行45分鍾左右的休整,準備工作緊密有序地進行――
飛船推出對接機構,故友重逢般向天宮伸出“雙手”。劉旺輕輕操縱座椅兩側手柄進行測試,“01號手柄正常!”“姿態手柄正常!”每一次正常狀態得到確認後,劉旺與劉洋都對著攝像機舉起大拇指……
12時42分,飛船再次起程。此時,神舟九號已從自動控製狀態轉為手動控製。航天員劉旺的身影清晰地出現在北京飛控中心LED大屏幕上。左手邊的平移手柄和右手邊的姿態手柄,在他的嫻熟操縱下流暢地輕輕劃動,飛船上的手柄仿佛已成為他雙手的一部分。
這一次,劉旺開創了中國人太空“開飛船”的曆史。這個“舵手”不好當:他要將飛船與天宮之間的角度嚴格控製在1Ⱔ 篼橫向的偏差不超過0.2米到0.3米――對於重量超過8噸、長達9米的飛行器而言,難度相當於“百米穿針”。
坐在中央位置的劉旺一邊控製手柄,一邊觀察儀表。調整、前進、調整――地麵超過1500次的模擬訓練,讓他的每一個細小動作都顯得舉重若輕、鎮定自如。
近了,更近了。20米、10米、5米……天宮一號的視線中,飛船已近在眼前。
12時48分,神舟九號的對接環捕捉到天宮一號。它們像輕輕相觸的兩隻飛鳥,以輕盈的身姿掠過青海上空,繼續逐日而行。
當飛翔的軌跡如渭水般穿過甘肅與陝西的土地,兩個飛行器上12把對接鎖準確啟動――12時55分,神九飛船與天宮一號緊緊相牽,對接成功!
王焰磊說,對接的時候,航天員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同時在短短幾分鍾內,要做很多的相應操作,必須要進行適當的精力分配。航天員的厲害之處就在於高度緊張下用有限的精力分配來完成所有的任務。
雖然之前的地麵訓練中劉旺一直表現很好,但那畢竟是模擬環境,到了太空中,劉旺在首次手動操作交會對接前,先花了4分鍾在原地找了一下操作“手感”。之後駕駛飛船行駛了120米並準確地與天宮實現對接。
“航天員手控交會對接任務過程順利,結果完美,可以說是又打了一個十環。”飛船係統總指揮何宇說。
航天員係統總體室主任劉偉波表示:“對接得很漂亮,精度很高,對接時間也很快,不到7分鍾,而自動對接時大概用了10分鍾左右。節省的這3分多鍾,就是人腦和電腦相比,人所具有的固有優勢。”
從國際上來說,俄羅斯更傾向於使用自動對接技術,但是美國就更傾向於手動對接,比如阿波羅飛船就是由人來手動操作對接的。手動的成功率則更多取決於航天員本身,比如這次我們選擇劉旺進行操作,因為在之前的訓練中他有很好的表現,不光技術好,而且發揮一直穩定。
在手控交會對接前,地麵支持團隊分析了三方麵風險:一是心理壓力大;二是太空中航天員對飛船真實操作的感覺和控製特性在地麵上無法模仿;三是空間光照條件可能會造成影響。而從實際的手控對接結果看,航天員克服了影響因素,邁過了這三道關。
“繼突破天地往返、出艙活動技術之後,我國完整掌握了載人航天三大基礎性技術中的最後一項――空間交會對接技術。”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說,“這意味著我們具備了建設空間站的基本能力,向著載人航天三步走戰略的目標又邁出堅實一步。”
劉旺首夜單獨值班
劉旺在第一天承擔了比較大的工作量,他首先單獨在返回艙值夜班,其他兩位航天員休息。
首次載人空間交會對接
2012年6月18日,神舟九號飛船與天宮一號實施自動交會對接,這是中國實施的首次載人空間交會對接。圖為航天員劉旺坐在中間位置。
中國航天員首次太空“開飛船”
6月22日中午12時許,在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組合體正常飛行狀態下,航天員劉旺操作飛船姿態控製手柄,對組合體飛行姿態進行控製試驗。這是中國航天員首次在空間實施對飛行器的姿態控製,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當天11時許,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從天宮一號回到神舟九號返回艙,準備實施飛行器姿態控製試驗。12時14分,天宮一號停控,航天員手控設備加電,組合體飛行改由神舟九號飛船進行控製。實時畫麵顯示,航天員劉旺操作飛船姿態控製手柄,對組合體實施偏航、滾動、俯仰等3種姿態控製,組合體飛行姿態對航天員各項操作做出準確響應。景海鵬對手控操作提供密切支持,劉洋在天宮一號實驗艙密切監視試驗過程。
“他是我們的小老弟,頭腦特別聰明,學習成績很突出。”楊利偉說。
劉洋:劉師兄是一個沉穩、內斂、冷靜的人。他很睿智,有一種觸類旁通的悟性。我們每個模擬器的狀態是不一樣的,有的延遲誤差小一點,有的延遲誤差大一點。我看他手控交會對接這麽多次,不管模擬器是什麽狀態,都做得特別好,操作的穩定程度讓我很有信心、很欽佩。
景海鵬:他非常聰明,掌握知識紮實,和戰友們的感情也很好。可以說,他和我們是最佳組合。劉旺等上天等了14年。他和我一樣是山西人,我開玩笑說,他就像老陳醋,越釀越香。
同學張中林:劉旺心態非常穩定,不生氣,不計較,積極樂觀,勇於拚搏。這大概是宇航員最重要的心理素質了。
在初中同學郭天明眼中,劉旺是一個有恒心、有毅力的人。他說:“初中剛入學時,他的成績在班裏處於中下遊水平,但他腦子好、不服輸,又能把旺盛的學習勢頭和好的學習習慣堅持下來,後來他的成績一躍而為全班前五名,再沒掉下來過。”
“秀外慧中”是武守貴對劉旺的印象之一。在上學期間,劉旺的思維不算敏捷,但在他的思維活動中,邏輯性很強,並且能夠批判地從多角度多層麵分析問題。看起來慢,但能量很大。“衝量不足,動能有餘”也給武守貴留下深刻的印象。
妹妹劉昕:哥哥對自己要求很嚴,總是默默做事,做到了也從不炫耀。
高中班主任王誌宏:劉旺不愛吭聲,性格不外露,低調不張揚,但比一般人成熟穩重,幹什麽都非常認真,能以身作則,起帶頭作用,同學中威信很高。
高中數學老師聶守智:劉旺的成績雖不是年級最好的,但人品、紀律、為人卻是最棒的,和所有同學關係融洽,年年都全票當選班長。
手控交會對接專業支持小組成員、航天員教員王焰磊對劉旺有絕對的信心,他說:“劉旺的操作最為穩定,從開始訓練以來,他的所有手控交會對接訓練科目從來沒有失敗過。”“為什麽對劉旺有信心,也是因為他在地麵訓練中鑽得深,對於手控交會對接的技能掌握非常下功夫。”王焰磊說。
在親自給劉旺上過課的胡海霞眼中,這個學生不僅是出色的完成了學習任務,他的勤奮和天賦也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憑借擇優錄取的原則,劉旺將成為中國首個手控交會對接的操縱者。
劉偉波認為,中國首次手控交會對接成功的背後,主要有三方麵的因素。 一是“駕駛員”劉旺操作水平高,心理素質好。“在萬眾矚目下,劉旺一點不怯場。我們作了比對,這次操作的對接精度、時間以及偏差,和他地麵訓練成績差不多。”
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主任白延強說,為了讓劉旺在任何情形下都能順利對接,地麵設置了不同距離、不同光照條件、不同初始偏差、不同突發事件等無數種突發狀況。每一次“刁難”與“突然襲擊”,劉旺都逐一通關,成功率百分之百。
執行“神九”手控交會對接任務的劉旺,也得到了多名專家的稱讚。時任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主任陳善廣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曾表示:“從航天員開始訓練考核時開始,劉旺的手控交會對接技術就從來沒有出現過錯誤。”在陳善廣眼裏,劉旺是一名肯鑽研、有思想的航天員。
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曾在訓練現場突然設置“考題”,劉旺憑借紮實的本領化解了難題。這讓周建平讚歎不已。
“個人素質、知識積累,各方麵都具備了良好的條件,由他來執行手動對接任務,我們絕對放心。”航天員中心的專家們都這麽說。
29日10時許,神舟九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主著陸場安全著陸,3名航天員身體狀況良好。
神九成功發射至太空,又成功返回地麵,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進入了一個新的曆史階段。航天員景海鵬劉洋劉旺圓滿完成神九飛天的光榮使命,順利返回。出倉後,接受采訪,景海鵬劉洋劉旺依次發表個人感言,其中,劉旺用質樸無華的語言說“腳踏實地的感覺真好,回家的感覺真好”。
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劉旺出艙後表示:
“謝謝大家的關心,同時我有兩點感覺,腳踏實地的感覺真好,回家的感覺更好。”
成功的精彩在於整個奮鬥的過程手控交會對接操作手劉旺,表示對自己此次任務的表現很滿意,高度評價了我國自主研製的天宮一號飛行器和神舟九號飛船。
作為1998年入選的我國第一批航天員,劉旺等待了整整14年,終於實現飛天夢想。此次任務中,他在景海鵬和劉洋的配合下,在太空打出了精準的10環,實現了當初確保百分之百完成任務的承諾。
【關於諾言】:這個諾言來自於信心,信心來自於實力。這次任務的圓滿完成,也用事實再次證明,我們中國的載人航天技術是一流的,中國的航天人是一流的,中國航天員的技術也是一流的。再強調一點,我們載人航天器的質量、性能也是一流的。
【關於成功】:對於我來說,也就是用5000多個日夜的辛勤工作換來這次成功,但是我覺得,這種成功的精彩並不在於成功那一刻,而在於整個奮鬥的過程。
手控交會對接第一人再為神十“指路”
神舟十號和天宮一號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在這個過程中,曾在2012年神九和天宮交會對接中成為我國手控交會對接“第一人”的航天員劉旺,也有一份功勞。細心的觀眾會發現,在央視畫麵中,劉旺就坐在北京飛控中心的大廳裏,和其他工作員人員一道成為了這次交會對接的“後盾”,為戰友提供地麵支持。
2013年2月1日,當選“2012中華兒女年度人物”
麵向海內外華人、以“激揚民族力量”為宗旨的“2012中華兒女年度人物”2月1日在京揭曉。“神九”航天員乘務組獲“年度人物”團體。
中華兒女年度人物推介公益活動經共青團中央批準,由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指導,中華兒女報刊社、人民網、中國青年網和中國周刊雜誌社等主流媒體聯合舉辦,是國內唯一以“中華兒女”命名、麵向海內外炎黃子孫的年度人物推介活動。該活動之前已舉辦兩屆,社會各界反響強烈,得到公眾高度認可,已成為十幾億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年度盛事。
“2012中華兒女年度人物”名單,團體: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航天員飛行乘組,景海鵬、劉旺、劉洋。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手机:18900000000 电话:010-12340000
邮件:123456@xx.com